【華人健康網文/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唐佑任提供】人氣漫畫「櫻桃小丸子」的作者漫畫家櫻桃子在8月15日因乳癌辭世,享年53歲,這個不幸的消息,也再度喚起社會大眾對於乳癌這個疾病的關注;目前乳癌治療以手術切除、化學治療、放射治療、標靶藥物和後續的荷爾蒙藥物治療為主流,但越來越多的研究也指出,傳統中醫藥的介入,也能提升乳癌病人的存活率和後續生活品質;臨床上很多常聽到很多病人反應,不知道該何時採取中醫藥治療,而開刀完之後,好像也不能再執行任何侵入性治療(打針或針灸),這些迷思,就讓下述的內文來幫各位解答。如果乳癌早期發現進而早期治療,存活率頗高,以第一期乳癌為例,治療之後的5年存活率高達95.6%,在常規術後能妥善調理,更能減輕放療、化療、標靶治療所帶來的痛苦及後遺症;而目前研究指出,若能在手術或放化療之前即進行中醫調理,根據病人的體質辨證論治(常見的治療包括疏肝理氣、溫補腎陰陽、健脾益胃、扶正培本和清熱散結等),有效改善病人的術後不適,讓病人更能舒適地接受西醫治療,創造醫師、病患和其家屬之間的三贏局面。中醫調體質 緩解藥物的不適乳癌手術後上肢腫脹緊繃為常見的副作用(多因術中部分靜脈及淋巴結切除,術後又多對腋窩行放射性治療,造成該處發炎反應水腫,淋巴液及靜脈阻塞回流不暢而導致,通常一段時間後消退,但也有經年不消者),不僅影響上肢正常活動功能,也會提高感染的風險,這有可能讓病人誤認為乳癌手術治療不徹底或復發所造成,精神上承受更多壓力,對生活品質和工作能力都會產生不良影響。因為淋巴系統負責免疫功能,因此乳癌摘除淋巴結的病人免疫功能較差,會比一般的人容易有感染的情形,之後的皮膚照護是非常重要的,所以常聽到不要在患側執行抽血、注射、針灸、放血或按摩推拿等醫療行為的衛教,但其他部位的穴道譬如豐隆、足三里、三陰交、太衝等位於下肢的穴道,都有助於上肢的行氣消腫。而其他有腫瘤轉移或服用賀爾蒙藥物造成骨頭疼痛的乳癌患者,針灸更是止痛藥物外的另一種有效選擇(會刺激腦部釋放天然的、具止痛效果的腦內啡),有助於病患寧心安神,舒筋活絡,同時搭配規律起居、適當運動和健康飲食,逐漸恢復健康;歡迎各位有需要的病友,前來傳統醫學科,各主治醫師將會竭力為您找出最佳治療方式。【延伸閱讀】


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
. . . . 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sweksyg8592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